1404 字
7 分钟
【反思】9.25 选择

最近主要纠结于保底是港三还是浙。采访了很多人:


某前辈指出了两点原则:

  1. 大方向要站在时代风口,人工智能至少还能走20年,所以选择这个大方向就没错。在对这条路感兴趣的情况下,没必要去体制内,放弃原来的金饭碗。
  2. 人脉角度:选择哪里的学校,和未来工作的城市有关,例如浙大出来,杭州工作的人脉资源就多。港三那边不是很清楚,要问;浙组的人如果去大厂/教职,人脉如何,也得问。另外清北的话,可能在杭州和上海的人也有,可能比浙大少,但是能力更强(?)浙组据说有些在通义大模型里,可以问问。

某猫猫:
seed实习也有很多港新的人。感觉大厂全是hk和sg的博,身边一大堆。这些都会内地工作的。还有很多hk、sg的博士挂国内实习,就偷偷拿钱(? 字节一大堆港新conn,可以换base。
Q:也就是说,其实在港跟在浙大这个如果在珠长三角工作,这个人脉上没有太大差别是吗?
A:显然吧、、、、、、、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你想啥呢。你可以找其他学长确认一下。hk都快塞爆了( 港校jiaozhi要北美conn可能

港:jjgg 现在CV偏图形方向
认识前辈去海外的比较多。内地的话其实还好,北京上海都有去的,国内有会议可以经常去,或者在内地找实习。学长打算先去工业界研究岗,然后转学术岗或者管理工作,香港回来好找外企工作。他们组学长学姐很多去MSRA/英伟达/Adobe的。也有华为/MSRA回清华南大浙大当老师的,但没那么容易,需要在企业做的研究型岗位。
单看CV方向的学术水平,mmlab比清北顶组都好。LLM方向,组内也有多模态和交叉的。

港:某Q
Q:想请问港三的话,一般出来是不是珠三角就业的人比较多🤔我保底犹豫港和浙,感觉港能去的组(比如MMLab)学术能力更强,但浙应该长三角就业的人脉会更多一些,反而更好找工作~?
A:如果能去mmlab我觉得应该没什么人会选在浙大吧(x)
而且对于就业 人脉似乎没有找教职那么重要?看的还是自己publication什么的,就算看应该也是老板认识的connection 更有用些(比如我们组去华为对口的lab基本上就是都要 看你愿不愿意去。只知道没去的都是不想去的())
还有就是 现在很多人都不一定在hk..我知道很多人有一直在上海ai lab实习的
浙大方差还挺大的 但是mmlab 算是这边top组的水平了吧 平均来说肯定是这边更高的

港:姐姐 mmlab
Q:请问港那边确认offer,一般是在几月份的时候哇?
A:一般没有这么早,就算提前批可能也要到暑假了(但是在保研前),主轮次大概到大四寒假。但是联系导师可以很早,我知道有的导师大三春夏就会给口头offer。

浙&sii:
学长被人口买卖(x)到sii直博了,还是挂在大老板名下。去sii那边导师主要是fdu和sjtu还有专职的一些老师。目前组内有些横向还可以的,有字节的一个横向,那个可以发一作论文的,就当科研工作。然后做那个项目的一个师兄直接跑到字节 intern 去了。大老板偏体系内,教职会给connection,但现在教职难。zju 、之前几年还可以本校留或者出去做段时间博后留下,现在好像只有拿青 A 青 B 或者海外优青这种能考虑留吧。港博还是能海优的。

某去过很多大厂的不知名前辈:
A:江浙沪各个大厂都有base。未来我挺看好小红书的,这个大本营就在上海。深圳是牛马多,只有鹅。鹅厂适合最后去,一开始去了就不想走了。
Q:那从内推角度考虑的话,请问港三的connection会不会比起浙大/交大有劣势呢,如果去港读博?
A:看方向。mmlab日薄西山啦(指不是top1了)。这都是看老板的connection。
我觉得这两年可能生成式推广搜能火。其实PhD阶段,发几篇有影响力的文章比较重要,比connection重要一点。
Q:有影响力的文章多数都是当时的热门方向嘛~?
A:两种情况,一种是先火的,有影响力,后边的跟。还有一种是发出来比如best paper,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种。还有就是比如sujianlin的自己做的比较扎实的工作。
其实大三大四有时间的话,可以每个领域都看看。
Q:前辈有没有什么推荐的方式,去了解不熟悉的领域?
A:每个领域的综述看一看,数据集看一看,开源代码复现一下基础工作,要不了多少时间。
kaggle最近有些比赛也可以看看,两个量化比赛,一个是 https://www.kaggle.com/competitions/hull-tactical-market-prediction ,还有一个是预测期货的,这个如果做出一定成绩,可以方便去量化公司实习。

【反思】9.25 选择
https://herobrine101.top/posts/反思925-选择/
作者
发布于
2025-09-25
许可协议
CC BY-NC-SA 4.0